自2024年7月按照广东省对口支援三师结对关系优化调整部署,广州市正式结对第三师四十五团前海镇以来,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第三临时党支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结对工作要求,在产业、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精准发力专业的正规实盘配资网站,更在结对支援方案制定上走在全省前列,为粤疆协作注入强劲动力。
45团连队职工群众创业就业基地。 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 供图
高位统筹,构建高频次互访格局
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第三临时党支部将广州市结对支援四十五团工作列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多层次对接、宽领域协作”原则,推动两地建立常态化结对互访机制。截至2025年8月,广州市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与四十五团党委已累计开展8次互访专项交流对接。
从2024年7月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副局长包和平带队赴四十五团考察调研,就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提出初步合作设想;到2024年10月广州市越秀区区长罗光华一行全方位考察,承诺发挥区域优势深化合作;再到2025年8月四十五团党委副书记、副政委李特林带队赴广州开展“精准对接周”活动,在农产品市场拓展、消费帮扶等五大领域达成共识,每一次互访都为两地合作搭建起坚实桥梁,推动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突破。
机制创新,打造“广州特色”支援路径
为确保支援工作精准高效,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第三临时党支部推动广州市于2024年9月率先制定印发《广州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5团实施方案》,成为广东省对口支援三师7个结对地市中首个且唯一出台结对支援方案的地市。
三师图木舒克中心区一角。 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 供图
该方案创新性提出“市级统筹、部门对接、区团结对”三维支援模式:由广州市协作办统筹全局,广州市直部门立足职责领域开展对口支援,广州市10个区每年轮换,在产业劳务合作、医疗教育民生支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深化协作。方案还明确硬指标——每年广州结对区分管领导赴四十五团对接不低于1次、根据需求安排对口支援资金、安排柔性技术人才援助不低于8人/次,为支援工作提供清晰、可落地的“路线图”。
产业赋能,激活团场发展新动能
围绕“产业链协同、品牌化发展”核心,广州市充分发挥产业和区位优势,助力四十五团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在“粤企兴疆”工程推动下,广州市聚焦四十五团“两红两白”(红枣、辣椒、棉花、水产养殖)产业链规划,将产业转移合作作为重点方向,组织广州发展新能源集团、广州天源科技公司等30多家企业分5批次赴四十五团考察,目前多项合作正紧密洽谈,有望实现企业落户与项目落地。
45团“虾菜共生”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 供图
同时,广州市全力打响四十五团“叶河明珠”区域公共品牌。广州市协作办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向全市发出消费助农倡议,借助“粤品北上疆品南下”平台,组织如意果品批发市场、北纬纯净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赴团场考察洽谈,推动“叶河明珠”产品上线广州市消费帮扶馆,并设立对口援疆农特产品展区,让红枣、苹果、香梨等优质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切实增加团场职工群众收入。
民生为本,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坚持“民生优先、精准帮扶”理念,广州市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与社会力量动员,全力解决四十五团职工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自结对以来,广州市及各区已投入对口支援资金和物资共计126万元,其中越秀区20万元、海珠区30万元,爱心企业捐助资金31.25万元、捐赠物资44.75万元。
这些资金与物资精准用于改善民生:修复老旧小区老化暖气管道,解决供暖循环不畅问题;补充幼儿园教学设备,助力教育发展;为连队危房改造区域加装庭院灯与路灯,保障居民出行安全,让各族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人才支撑,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医疗支援领域,广州市以“医疗人才柔性支援+骨干进修培养”为双抓手,助力四十五团医院提质升级。
2025年7月,广州市首批选派海珠区3名副高职称医疗专家组成医疗队驻点四十五团医院,重点推进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规范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呼吸内科、急诊急救领域突破,建立专家门诊与全科门诊,推动医疗与公卫工作有机结合,成功申报30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
与此同时,广州市接收四十五团医院3名骨干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科进修,并建立阶梯式轮训机制,持续提升团场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为当地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从机制创新到产业协同,从民生改善到人才支撑,广州市结对支援三师四十五团的探索实践,不仅为粤疆协作提供了“广州样本”,更让两地在携手发展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供稿单位】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
【通讯员】黄腾杰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实习生】徐鸣凯 丁陆薇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专业的正规实盘配资网站
宏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